“培训内容易懂、好学、解渴,让我进一步掌握了监督方式和办案技巧,以前工作的盲点、疑点也清晰了起来。”日前,彬州市新民镇纪委书记在彬州市纪委监委举办的纪检监察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上,收获颇丰。课后不久,他便结合培训所学以及“传帮带”和跟案学习掌握的技巧,顺利完成了该镇某村民小组长违规分配集体资金案的查办。
这是彬州市纪委监委采取措施提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能力素质一个缩影。近年来,彬州市纪委监委通过“结对帮带、攥指成拳、严管厚爱”三大行动培优提质,“输血通络”破解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不会、不善、不敢”监督难题,不断提升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持续推动基层监督提质增效。今年以来,彬州市10个镇(街道)纪(工)委自办案件89件。
“我们通过思想上‘引’、业务上‘带’、生活上‘帮’,让新入职的纪检监察干部思想更加成熟稳定、业务更加熟练精通,切实解决不会监督难题。”彬州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介绍,“传帮带”老师手把手指导纪检“新兵”参与信访处置、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业务工作,“解剖式”讲解业务工作的重要点位和关键环节。
在此基础上,彬州市纪委监委还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采取跟案学习、以案代训的方式,分期分批抽调新任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到联系纪检监察室以案代训,着力提升受训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审查调查能力。今年以来,先后推荐7名干部到省、市纪委监委跟班锻炼,20余名镇(街道)纪(工)委和派驻纪检监察干部到市纪委监委接受“以案代训”,及时解决新任纪检监察干部经验不足、本领恐慌等问题。
“经查,张某某违反党的廉洁纪律,构成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犯罪,拟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不久前,市纪委监委在办理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某某一案时,面临时间跨度长、涉案金额大等困难,市纪委监委结合“三大行动”之“攥指成拳”,在“室组”联动办案基础上,采用协作区工作模式,灵活调配“室组地”力量,集中优势兵力,迅速查清了该问题线索。
近年来,随着彬州市纪检监察机关“新鲜血液”的输入,业务不熟、不善监督等现象比较普遍。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市纪委监委持续优化协作区机制,明确协作内容和程序,理清“室、组、地”工作职责。对协作区日常监督、案件查办质效实行月分析、季调度,动态开展评估,对排名“末位”的由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提醒约谈,靠后的纪检监察室负责人在全市纪检监察干部大会上书面检讨。
“我们通过‘室组地’联动,着力构建起纵向调度有力、横向协作紧密、整体高效运行的监督执纪工作格局,并将人员力量上下贯通、优势互补,不断提升监督质效。”彬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共立案146件。
针对部分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不敢”监督难题,市纪委监委一方面注重在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一线考察识别和选任干部,不断完善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考评体系,将镇(街道)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纪检监察工作考核和党务目标考核内容,让镇(街道)纪检监察干部有“奔头”,激发“愿干、敢干”的动力。另一方面,建立“月派单报告”制度,每月向镇(街道)纪(工)委派发监督重点工作清单,做到监督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督促纪(工)委书记知责明责、履责尽责。去年以来,全市共提拔重用镇(街道)纪检监察干部3人,进一步树立鼓励支持干部实干担当的鲜明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