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一生以“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铮铮誓言践行清正廉洁。他不仅是历史中的一座精神丰碑,更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镜鉴。在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回望于谦的廉洁故事,既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更是对纪检监察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品格的深刻诠释。
于谦的廉洁故事:从“两袖清风”到“拒礼为开廉洁风”
一、“两袖清风朝天去”的为官之道
于谦任河南巡抚期间,进京述职时拒绝携带任何礼品,仅以“两袖清风”示人。面对下属“不送礼难办事”的劝诫,他挥袖作诗:“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不仅是对官场陋习的讽刺,更是对清廉原则的坚守。这一典故成为后世“两袖清风”成语的源头,生动诠释了公职人员应如何抵御物质诱惑、恪守职责本分。
二、铁面拒礼,坚守原则
于谦六十寿辰时,皇帝特赐玉猫金座钟以示褒奖,他却严词拒收,并赋诗回应:“拒礼为开廉洁风。”即便面对皇权,他仍以“分内之事”自省,将个人荣誉与国家责任置于私利之上。这一事迹展现了纪检监察干部需具备的“刀刃向内”勇气——无论职务高低,皆需以制度为纲、以廉洁为界。
三、《石灰吟》中的精神底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在狱中写下的诗句,既是其人生的写照,也成为后世反腐倡廉的精神旗帜。这种宁折不弯的气节,与当前纪检监察工作强调的“敢于亮剑、勇于担当”一脉相承。
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于谦启示”
一、以文化浸润筑牢思想防线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提出“深挖廉洁文化,让廉洁之风吹遍神州大地”,要求将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元素融入新时代实践。于谦的事迹被多地纪委监委列为廉政教育典型案例,通过专题片、党课、故事分享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强化“不想腐”的自觉。例如,彬州市纪委组织观看《反腐为了人民》专题片,结合于谦拒腐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推动“微腐败”治理向基层延伸。
二、聚焦“群众身边事”,严惩“蝇贪蚁腐”
于谦“本资民用反为殃”的批判,直指公权私用的危害。2025年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将“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列为八大任务之一,要求紧盯民生领域不正之风。例如,针对校园餐、安居工程等领域的“蝇贪”现象,纪检监察机关以“零容忍”态度查处,彰显“反腐为了人民”的宗旨,与于谦“为民请命”的精神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
三、锻造“铁军队伍”,传承清廉基因
李希同志在调研纪检监察宣传工作时强调,要“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宣传铁军”。于谦“为国办事心应忠”的忠诚品格,为队伍建设提供了历史注脚。当前,各级纪委监委通过业务培训、实战练兵,培养既能“讲好故事”又能“拍好视频”的全能型干部,以创新宣传手段弘扬清廉正气。
于谦的故事跨越六百年,其精神内核始终熠熠生辉。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上,纪检监察干部需以史为鉴,既做“两袖清风”的践行者,更做“反腐为民”的开拓者。正如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所呼吁的:唯有将廉洁文化深植人心,方能构建“三不腐”长效机制,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清风起处,正气长存。” 于谦的廉洁风骨,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冲锋号角。让我们以铁纪护航民生,以丹心书写忠诚,让清廉之风吹拂华夏大地,为实现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彬州市义门镇纪委 韩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