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彬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泾渭涛声——读《天下第一渠》有感

来源: 责任编辑:彬州市网站管理员 时间:2024-04-10 09:34 点击数 :

兴修水利不仅是技术科学发展的体现,也是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今天我为大家介绍陕西省泾阳县作家白描的大作《天下第一渠》。

白描,1952年生于陕西泾阳。曾任陕西作协书记处书记,《延河》文学月刊主编,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等。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有《苍凉青春》《人兽》《恩怨》《荒原情链》《陕北、北京知青情爱录》《秘境》《天下第一渠》等长篇小说、长篇纪实文学,《被上帝咬过的苹果》《人·狗·石头》等散文集,《铁证——日本随军记者镜头下的侵华战争》大型图文集,以及《论路遥的小说创作》《作家素质论》等文学论著。文学作品曾荣获全国报告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艺奖等全国和地方以及刊物奖。

认识白描源自书香长安微信群,相识于2016年。从《天下第一渠》了解到,白描老师曾经到过我的故乡陕西彬州水口镇。2017年,白描老师为了写《天下第一渠》,在彬州作家韩晓英的带领下,曾经到我的故乡彬州市水口镇进行过实地采访调研。

虽然他作为《延河》文学月刊主编,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等职务,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作家,更是我们陕西当代文学大家。但是,从每一次微信交流和请教中,能深深感受到他和蔼可亲,为人处事低调。他从来不摆架子,白描老师很接地气。他的作品《天下第一渠》,我心仪已久,偶尔从网上购得,通过认真阅读,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视野,了解到了更多家乡彬州的历史文化。了解了三秦大地上,各州县之间,人与人的关系,三秦大地的历史变革及其历史渊源,还有朝代与朝代之间的更替过程,农耕文化的繁衍赓续。

《天下第一渠》以其生动细腻的笔触,引领我走进了一个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世界。白描先生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将家乡的水利工程——郑国渠,描绘得栩栩如生,使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感受着先民们的辛勤付出和智慧。

《天下第一渠》分为开篇的大渠、上篇、中篇、下篇、终篇郑国新赋几个部分。上篇、中篇、下篇,每篇又分为各10章,详细阐述了中国区的历史发展及演变。本书从大禹治水写起,从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秦昭襄王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修建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开篇。修建郑国渠是秦王嬴政登基当年做出的最重要的一项决策。公元前246年动工。公元前237年完成,历时十年。从泾河引水东注洛河,总长150余公里,灌溉土地4万顷。从此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灵渠始建于公元前218年,完工于公元前214年,历时4年,全长近40公里,都江堰、郑国渠、灵渠并称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2016年11月,在泰国清迈召开的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会议宣布:中国“泾阳郑国渠遗址”正式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当时的国人兴奋、自豪欢呼,自幼在郑国渠旁土生土长的白描先生,夜不能寐,思绪此起彼伏,于是,作家决意重回故乡、重返郑国渠,用他毕生积累和成就,用他带着乡愁的如椽之笔,为郑国渠树碑立传。白描先生笔下的天下第一渠,是和都江堰、灵渠齐名的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郑国渠。

《天下第一渠》上篇分为10个章节,分别从秦汉入手,逐朝逐代叙述。作家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比如《诗经》《汉书》《山海经》《水经注》《括地志》《史记》《周礼》《礼记》《管子》《文物报》《新华文摘》《泾渠仪》《泾阳县志》《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谏逐客书》《敦煌发现唐水部式研究》《水部式》《泾渠图说》《元史》《唐书》《新唐书》《宋史》《资治通鉴》《长安图志》《长安志》《明太祖实录》《续修陕西通志稿》《泾渠志稿》《穿越神秘的陕西》《基督教先驱报》《宜统修泾阳县志·水利志》《半哭半笑楼诗草》《李仪祉先生年谱》等等,还有大量的碑记,文稿等。从以上这些详实资料,我们足以看出,白描先生在写此书之前,确实做足了功课。

再加上2017年,先生两次回到故乡泾阳,第二次回到泾阳足足住了4个月,白描老师先后七次奔赴郑国渠首。半年多里,他足迹踏遍陕西、甘肃,平凉、泾川、 长武、彬州、旬邑、淳华、永寿、泾阳、三原、高陵、临潼等县,吃家乡饭、会家乡人、谈家乡事,记录家乡历史,在家乡历史文化的氛围中,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寻觅古泾河、渭河河道遗迹,拜访家乡的河流治理专家和学者,探究历史真相,破解郑国渠的文化密码,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带有浓厚家乡历史文化底蕴的第一手资料。

《天下第一渠》这本书,上篇分为10个章节,最大的亮点,让我深入了解到了战国七雄之间的关系,了解到秦、汉、两晋、三国、南北朝、唐、宋、五代十国、元、明、清,对于中国的水利修筑、河渠治理及其历史。其中秦国和韩的历史更为明朗。了解了郑国这个人,作为韩的一个叛徒,一个内线,为了给秦国挖坑,到秦国游说,为秦国建渠,挖坑不成,反倒成就了秦国壮大。韩真可谓“害人者害己,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真应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天下第一渠》这书中,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白描先生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家乡的山水、人情和历史,使我也从而置身于美丽的故乡历史中畅游一次。他对家乡的热爱,不仅体现在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上,更体现在对家乡人民勤劳、善良、勇敢的品质的颂扬上。这种热爱之情,让我深感共鸣,也让我更加珍爱自己的家乡。

《天下第一渠》这本书,中篇分为10个章节,最大的亮点,让我了解到了三原、泾阳、高陵、临潼之间的关系,了解了于右任的家乡及于右任人生经历,了解了渭河两岸的历史,了解了李仪祉先生的家族史,以及李仪祉先生的人生经历和他的伟大事业。敬慕之情,油然而生。《天下第一渠》,还让我了解到郑国渠和泾惠渠之间的关系,让我知道了陕西水利工程除过泾惠渠,还有洛惠、渭惠、梅惠、沣惠、黑惠、泔惠、涝惠等著名工程,均有李仪祉先生的足迹有关。陶行知先生说“人生一世,做成一件事足矣。人生为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本来事业并无大小;大事小做,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大做,则小事变成大事。”李仪祉先生一生为家乡的水利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历史将不会忘记他的伟大功绩。白描老师书中对农耕文明的崇尚,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描先生通过对郑国渠建设的描述,展现了古代人民在艰苦环境下,如何利用智慧和勤劳,开垦荒地、灌溉农田,创造出丰饶的土地。他对农耕文明的赞美,让我深刻认识到,农业不仅是国家的基础,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明遗产。

《天下第一渠》这本书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它的知识点特别多。让我深入了解到战国七雄、秦、汉、两晋、三国、南北朝、唐、宋、五代十国、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关中及其西北历史的同时,也学到了许多以前自己没有接触到的知识。比如郑国其人、李仪祉先生、韩姓的来历、关中的来历、秦人入秦的历史过程、《史记》《汉书》对郑国渠的记载、泾河的历史变迁、黄肠题凑的历史渊源、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谏逐客书》的创作背景、于右任先生的古居情况、青龙白虎的历史渊源及来历、民国18年的年馑、慈溪到西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中国的石碑文化、民国的关中历史、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关中四大书院、二虎守长安的历史、欣赏了杨虎城将军的文章、泾惠渠的修建历史、武功的名字来历、白描老师的人生经历、泾河考古的历史过程、小麦玉米棉花的中国播种历史、面条、搅团、锅盔石子馍、凉皮等陕西美食的历史,还有三秦父老对于大地的热爱之情。书中对白描先生对故乡历代祖先从事水利工程的溯源,追随历史足迹,给予了高度评价。他通过深入挖掘历史资料,还原了郑国渠建设的艰辛历程,展现了祖先们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智慧。这种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让我深感敬佩。同时,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扬祖先遗志的信念。书中对三秦父老乡亲的赞美和敬畏之情,更让我深受感动。白描先生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三秦人民勤劳、朴实、厚道的品质,以及他们在艰苦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拼搏精神。这种赞美和敬畏之情,让我对三秦人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我更加自豪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

《天下第一渠》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关于白描老师实地考察时到达彬州,写到了前秦苻坚王治水的历史。苻坚是16国时期的皇帝,在中国大众心目中,苻坚的名气并不是很大,但对于研究中国历史的人来说,苻坚却是个不能等闲视之的帝王。台湾作家柏杨就曾说“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有资格称得上大帝的,不过5人,他们就是秦始皇、汉武帝,前秦王苻坚,唐太宗李世民和康熙”。历史学家范文澜也说;“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他最亲信的辅佐王猛,在将相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前秦苻坚称王立国,开创了清明的政治局面,整顿吏治,惩处不法豪强,平息内乱,实行休养生息,汉化融合各族,提倡儒学,广兴学校令公卿以下子孙入学,还亲临太学考问学生优劣。他劝课农桑,赈恤穷困,兴修水利。使关陇地区经济发展,国力充盈,经过多年经营,前秦国势日渐强盛,为统一北方准备了充足的条件。吴坚在位,文治煌煌,武功赫赫,值得今天执政者学习。关于我的故乡水口镇埋葬的一代帝王,我和白苗老师的考证观点一致,为此我还真写过一篇关于苻坚大帝的文字,《前秦苻坚大帝史》。

还有一点就是,白描老师到了彬州进行实地考察,他当时在彬州后,关于古豳国的历史的记述,记载得特别详细,这个确实让我十分敬佩。他写到了彬县是古豳国的核心之地,在周族的发展史上,曾经有一次重要迁徙,周族人,从今天的宝鸡一带,沿关山线来到了泾河流域的崇信,由崇信过泾河,来到庆城扎根此地,教民稼穑,逐渐扩大其势力范围,因为处于戎狄之间,为避免战事,鞠陶公刘在扩大势力范围的同时,逐渐南移,这里写清楚了北豳、南豳的范围。白描老师详细地记述了实地考察的彬州印象,以及周文化的历史渊源,还有先周农耕文化的遗传密码。最终本书中,对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进行了赞美。白描先生指出,郑国渠的建设,不仅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的象征。这种赞美让我深感自豪,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

总之,《天下第一渠》是一部充满激情和智慧的作品。它让我对家乡、对农耕文明、对祖先、对三秦人民以及整个中华民族,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展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